民營不銹鋼企業發展現狀
- 來源:
- 鄭州金之縷不銹鋼有限公司
- 發布時間:
- 2019-07-22 08:30:10
- 鄭州金之縷不銹鋼
摘要:我國民營不銹鋼企業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,民營不銹鋼企業發展現狀表現如下幾點: 一、民營鋼廠規模迅速擴大,產能提升,地位不斷提高
一、民營鋼廠規模迅速擴大,產能提升,地位不斷提高
民營不銹鋼企業的誕生解決了不銹鋼方面民用鋼種從無到有、從有到好的問題;中國的民營不銹鋼企業為中國不銹鋼產業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。產能提升較快。目前民營不銹鋼企業廠企業產能占總產能的60%以上。
二、民營鋼廠布局的區域化,產業布局合理化
按照沿海、沿江、內陸科學合理布局和與資源環境相適應的要求,結合淘汰落后、企業重組和城市鋼廠搬遷,在國家規范和振興鋼鐵產業和振興規劃、控制總量的前提下,調整優化產業布局,產業布局明顯改善,但大多數鋼廠仍集中在江浙、廣東、福建等沿海省份。從產業布局來看西南不銹鋼、河南金匯、廣青科技、北海誠德、福建鼎信等是各地區獨一無二的大型民營不銹鋼企業企業,同時也是當地工業的領軍企業,無論是地方保護主義的支持,還是產業規劃的需要,他們仍將長期存在并合理化發展。
三、產品品種、規格多樣化,民營鋼廠主營產品從窄帶向寬板過渡
主流民營不銹鋼企業規模化企業經過多年的市場細分,目前主流的產品涉及鋼種為201半銅熱軋帶、201高銅熱軋帶、304熱軋帶為主;202熱軋帶、301熱軋帶、D7熱軋帶、D11熱軋帶為補充構成民營鋼廠產品體系;產品厚度規格為2.0mm-5.0mm為主體;產品寬度從300mm-1520mm不等,市場主流以380mm-620mm為主體的規格銷售。一開始,民營鋼廠大多由于技術、設備、資金等因素,多以生產窄帶為主。隨著多年的市場沉淀,以及民營鋼廠自身綜合實力的增強,根據市場的需求,不少民營鋼廠逐漸向大板過渡。諸如,西南不銹、北海誠德、河南金匯均促成了良好的蛻變,滿足了用戶需求,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四、生產工藝不斷推陳出新,“不銹鋼+鎳鐵”產業模式新體現
除了完善和升級現有熱軋設備,民營小型冶煉廠也在冶練設備上不斷自我提升,探索更為上游的產業鏈完善,致力于生產成本的降低,生產工藝推陳出新。RKEF工藝是時下較為時髦的一種工藝。目前國內大概有8家企業擁有該項技術,基本分布在沿海地區,該工藝生產的鎳鐵約占鎳生鐵產量的20-30%,年產量可達8萬噸金屬鎳。浙江青山集團在福建和廣東利用RKEF工藝從鎳鐵到不銹鋼的連鑄連軋工藝的一體化模式,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,為其他企業樹立了榜樣。也是復制“鎳鐵+不銹鋼”一體化經營模式。在單一鎳鐵困苦不堪之時,中國的鎳鐵企業正在探索并實踐“鎳鐵+不銹鋼”經營模式,也成為今后幾年企業盈利的重要方向。
五、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、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
主流民營不銹鋼企業熱軋成材率目前基本能夠保證在88%以上,較多的企業能保持在93%左右的熱軋成材率。規模化企業在完成環保技改之后,即使冶練產生的爐渣也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回爐煉鋼,對不銹鋼廢料的消耗也有著較強的能力,社會廢舊資源得到充分循環利用,節約了我國相對較為稀缺的鎳、鉻重要冶金資源。
中華不銹鋼網特別報道:我國是不銹鋼生產的大國,隨著國內不銹鋼行業的快速發展,不銹鋼產品數量也逐年增加,不過近年泰國、馬來西亞、印度與巴西等國都加大對中國不銹鋼產品出口貿易的制裁,這將影響我國的不銹鋼產品出口。
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《2015-2020年中國不銹鋼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》指出,2014年我國不銹鋼產量為2169.2萬噸,同比增長14.27%,約占全球產量的半壁江山,2014年全年中國不銹鋼出口385.0萬噸,同比增長45.12%。不過隨著國外對不銹鋼出口貿易制裁,國內不銹鋼企業出口業務將面臨壓力,與此同時,國內不銹鋼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產能過剩、質量較低與環境污染問題同樣制約了不銹鋼行業發展。
以國外開啟的不銹鋼反傾銷調查為契機,未來國內不銹鋼行業將有以下發展趨勢。
首先,行業集中程度將提高。出口遭受限制將進一步加大不銹鋼市場供過于求的現狀。未來行業兼并重組、淘汰落后產能的趨勢將加強,預計年產量高于15萬噸的不銹鋼企業兼并重組可能性較高。
其次,行業將從數量增長型向結構調整型轉變。不斷調整產品結構,開發高技術與高附加值的產品將是大勢所趨;此外,在環保的重壓下為避免淘汰,不銹鋼企業也將加大環保設備的投入。